中工互联主编《DeepSeek驱动工业智能》重磅发布,上市一周荣登京东图书双榜第
2025年7月30日晚,由中工互联科技集团、机械工业出版社、宁波和利时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“工业大模型赋能新型工业化暨《DeepSeek驱动工业智能》新书发布会”在北京隆重举行。
线上会议围绕“工业智能体的未来路径”“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”“构建安全可信的工业AI生态”等话题,展开深入研讨,并重磅推出由智振、李森、乐翔三位专家联合主编的新作《DeepSeek驱动工业智能》。IT阅读排行榜、投资家、志明与数据、CIBA新经济和中工互联视频号等平台对发布会进行了直播。
在发布会上,中工互联董事长智振发表了题为《从大模型到智能制造:工业智能体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》的主旨演讲。他指出,当前工业领域正处于从“自动化”迈向“智能化”与“自决策”的关键跃迁期,而“工业智能体”正是这一跃迁的关键支点。
“工业智能体的核心,在于打通数据感知、知识认知、推理决策与执行控制的全链条闭环,其背后依托的,是以DeepSeek、智工·工业大模型等为代表的工业大模型认知与应用逻辑。”智振强调,在智工·工业大模型的研发过程中,中工互联不仅提出了具身智能工厂的整体架构方案,更率先实现了在多个典型场景中的落地部署,取得显著经济与管理成效。
此次直播会议上,智振首次公开披露“工业智能体”的全栈技术路径图,并通过装备制造、水务运营、油气勘探等实际案例,展示了AI如何精准识别决策变量、动态调度资源配置,真正将智能化嵌入工业流程之中。
中工互联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森博士则以《工业智能体风口下的实践路线图》为题,进一步解读了如何以工业大模型为底座,推
“工业大模型的价值,不止于生成式AI的展示,更在于它如何理解工业规律、沉淀专业知识、优化实际流程。”李森指出,以DeepSeek为代表的工业大模型在水务调度、能源供给、交通调控等场景中,已显现出“AI感知+人类经验+工业知识”三元融合的显著优势。
他进一步表示,《DeepSeek驱动工业智能》一书所总结的方法论,正是基于中工互联近20年来对工业企业的服务经验,将技术语言转化为管理语言,再回归业务语言,使得智能体真正“看得懂、听得清、干得准”。
宁波和利时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乐翔在分享中指出,工业AI的推广应用,必须建立在“安全可控、可信执行”的保障体系之上。他以《重塑制造范式:工业智能体安全与应用变革》为题,系统阐述了“双安融合”战略,即数据安全与系统安全并举,确保智能体在工业关键场景中稳定运行、不被攻击、可追溯、能审计。
“如何通过大模型技术推动工业‘安全’与‘业务’两大核心系统的融合,这也就是我们重点强调的‘双安融合理念’。”乐翔强调,在智能体进行自主学习、优化决策的同时,更需要通过零信任架构、边缘可信计算、模型溯源机制等手段,构筑起坚实的工业智能安全防线。
《DeepSeek驱动工业智能》由中工互联董事长智振、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森博士、宁波和利时研究院总经理乐翔共同撰写,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。该书聚焦当前工业智能发展的前沿技术与落地趋势,提出了“技术-场景-生态”闭环体系,甫一上市,便荣登京东“新书热卖榜”、“图书销量榜”双榜第一。
在出版方看来,这本书不仅总结了智工·工业大模型研发与部署的全过程,更通过翔实案例与方法论梳理,为行业提供了一本系统性强、实战性足、前瞻性高的参考书。
书中首次系统提出“具身智能体”和“具身智能工厂”概念。即由模型驱动、算法统筹、数据感知的下一代工厂构型,结合多模态感知、多任务执行、多目标优化能力,实现从“计划驱动”向“认知驱动”的范式跃迁。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领军专家吴云峰,北京数码大方副总裁陈卫东,华中科技大学副院长周纯杰,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荀恩东等多位专家,也在会上表达了对本书的高度评价,认为该书在专业性、前沿性和实战性三方面均树立了标杆,值得产业界广泛学习借鉴。
工业大模型正日益成为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《DeepSeek驱动工业智能》的发布,标志着中国在“人工智能+工业”融合领域又迈出了坚实一步。以智工·工业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体系,正从认知智能、决策智能、执行智能等多个维度,助力我国工业系统迈向更高效、更绿色、更安全的新发展阶段。
站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节点,这场发布会与这本新书的亮相,不仅是技术的释放,更是思想的升华。它提醒我们,未来的工业,不止是“机器更快”,而是“系统更懂”。唯有以大模型为引擎,构筑真正具身的工业智能体,才能在世界制造业版图中占据领先位置,真正实现“以智赋实、以实促新”的中国式现代化工业路径。